摘要:为改善稻田养殖水体水质,2019年3月—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业科技园稻虾种养模式试验基地(30°22'12"N,112°4'12"E)的3块稻田中分别施用芽孢杆菌(YB)、光合菌(GH)和不施菌剂(CK),每块1 100 m2,并以不透水围隔分隔为4个重复小田块,研究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的幼体期、成体期和成熟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6种,其中YB(85种)>CK(82种)>GH(80种),不同处理浮游植物种类数在不同养殖期不同,各处理组主要优势种为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10×10~6~20.45×10~6cells·L-1和1.40~8.22 mg·L-1,均以绿藻、蓝藻和隐藻占优势。浮游植物丰度总体表现为YB>GH>CK,幼体期和成体期浮游植物生物量总体表现为YB>GH>CK,成熟期表现为CK>YB>GH。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YB和GH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CK,稻田水体水质整体为清洁-中污染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响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在稻田养殖水体中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改善稻田水体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但改善效果有限。